欢迎半岛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半岛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 | 联系我们

某某工厂-专业生产加工、定做各种金属工艺品

国内金属工艺品加工专业厂家
全国服务电话 全国服务电话 400-386-8167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电话:400-386-8167

传真:+86-388-1649

手机:13726433516

邮箱:admin@admi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61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第五章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半岛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07-24 01:38 来源:网络

  半岛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半岛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1978年,青岛市工艺美术品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机绣花边总厂、青岛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青岛刺绣厂、即墨工贸联营地毯总厂、青岛地毯厂、即墨花边厂、青岛草制工艺品厂、青岛舞台用具厂、青岛贝雕厂、青岛特艺品厂、青岛市第一发制品厂等。产品有抽纱刺绣系列及大机绣、电脑机绣、提花经编网扣(涤美纶)、贝雕、首饰、发制品、革制品、玩具、地毯、花画、雕刻等19大类,花色品种达3000多个,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以麦秆、玉米皮、蒲草、茅草等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经熏蒸、漂染等工艺处理后,编织成的工艺品,八九十年代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主要产品有机钉草提篮、玉米皮编织提篮、座垫、盘垫、地毯、杂品、混编草门帘、艺术壁挂、麦秆画、立体工艺摆件等。

  青岛抽纱厂生产的抽纱刺绣产品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青昧。图为青岛抽纱厂从日本引进的电子刺绣机

  “即墨花边”是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抽纱工艺,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在国际市场被誉为“抽纱行业的妙品瑰宝”。“青岛贝雕”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工艺为表现手法,以珍稀螺壳为原料,利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曾获国家旅游局“天马”金奖,中国工艺“百花奖”银杯奖。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悬挂的《大明湖》《趵突泉》《青岛海滨》《栈桥风光》以及六扇屏风《聊斋人物》,是青岛贝雕工艺的代表作。1980年,青岛机绣花边总厂引进联邦德国卡尔迈耶公司日本子公司生产的RJG5/2F-WE型和RJ4/1型提花经编机,并于次年投入生产。其产品涤美纶装饰布,在图案设计、色彩、风格和实用价值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在国内外市场上风靡一时。1984年,青岛地毯厂生产的“高级手工地毯”获国家工艺美术品金杯奖。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43个,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雕塑工艺品企业2个、花画工艺品企业3个、竹藤棕草工艺品企业6个、抽纱刺绣工艺品企业14个。80年代后,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市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发展较快。1986年,起步于镇办集体企业的胶县沽河发渣厂更名为胶县发制品总厂,下设胶县人发加工厂、胶县丽华发制品厂、胶县精艺发制品厂、胶县毛刷厂、青岛金冠帽厂5个分厂,成为全市工艺美术品生产的龙头企业。1988年,黄岛地毯联营总厂成立,为青岛市第一个工商联营的外向型经济实体。90年代初,以青岛机绣花边总厂为核心、以青岛贝雕厂等28家企业为紧密层组建成立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是集科、工、商、贸于一体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工艺美术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担负青岛地区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158个,从业人员3197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83人(高级技术职务212人),工业总产值20.57亿元,出货值17.05亿元,利税总额7912万元。全年共生产雕塑工艺品价值1412.3万元,金属工艺品3066.7万元,漆器工艺品27万元,画类工艺品117.5万元,人造花卉4158.6万元,刺绣工艺品1.31亿元,抽纱工艺品4.55亿元,竹藤棕草工艺品1.74亿元,地毯43.56万平方米,首饰8709.8万元。主要企业有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青岛飞龙工艺品集团公司(原胶县发制品总厂)、青岛首饰厂、青岛京华饰品有限公司、山东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发制品厂、青岛丝金花饰有限公司、青岛工艺品厂、青岛华美机绣有限公司、青岛大友贵金属有限公司、青岛崂山花边厂、青岛珍成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新亚工艺品厂、青岛第二刺绣厂、青岛即墨花边厂、青岛抽纱厂、青岛侨辉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胶南工艺品厂、青岛工艺品二厂、青岛地毯五厂、即墨地毯集团公司(原即墨工贸联营地毯总厂)、青岛东方地毯集团公司、胶南地毯厂等。90年代,大批外资企业如青岛乾祥发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图南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韩申工艺品有限公司、新加坡捷成地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吉母皮亚珠宝有限公司、青岛恒裕地毯有限公司等相继落户青岛,成为青岛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骨干力量。1996年,即墨地毯集团公司破产。2000年,青岛最早从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经营的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进行改制,更名为青岛工艺美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分立形式组建青岛国艺机绣抽纱有限公司、青岛国艺抽纱纺织品有限公司、青岛国艺染整有限公司、青岛国艺缝制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连续五年获全国畅销产品“金桥奖”,并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设计创新一等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国家荣誉——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其中,“天鹅”牌抽纱刺绣产品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青睐。2001年后,全国唯一生产贝雕工艺品的青岛贝雕厂筹集有限的资金对关键项目进行整改创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推介贝雕产品,在短时间内扭转了被动局面,生产经营重新进入了良性循环。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895个(雕塑工艺品制造企业61个,金属工艺品制造企业358个,漆器工艺品制造企业8个,花画工艺品制造企业25个,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企业61个,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企业185个,地毯、挂毯制造企业11个,珠宝首饰有关物品的制造企业64个,其他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122个),全部从业人员7.6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0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30人),工业总产值96.2亿元,出货值67.8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0.17亿元,利润总额2.64亿元。全年共生产雕塑工艺品价值2.12亿元,金属工艺品368.61亿元,铜、铁、锡制工艺品2.27亿件,漆器工艺品1.58亿元,花画工艺品24.92亿元,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30.17亿元,抽纱刺绣工艺品210.2亿元,地毯、挂毯820.32万平方米,贵金属首饰29.74亿元,宝石或半宝石制品6.79亿元。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飞龙工艺品集团公司、青岛图南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荣花边有限公司、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新加坡捷成地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吉母皮亚珠宝有限公司、青岛韩申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京华饰品有限公司、青岛乾祥发制品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1.66亿元、1.79亿元、1.78亿元、1.58亿元、1.53亿元、1.41亿元、1.33亿元、1.09亿元、1.07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146个,工业总产值69.24亿元,出货值44.08亿元,利税总额7.43亿元。

  1978年,青岛市日用杂品主要生产厂家有青岛制针厂(原青岛冀鲁制针厂)、青岛制镜厂、青岛拉链厂、青岛第一发制品厂等,产品类别有制镜、鬃毛加工、制针、制刷等。其中,青岛制针厂有职工1438人,年产手缝针18.29亿支,完成工业产值2279万元,是国内手缝针生产的重要厂家。其生产的“白兰”“红叶”“玫瑰”等品牌手缝针,在1980年和1985年全国十家同类产品测评中均获第一名,并获国家银质奖。青岛制镜厂是全市唯一的专业制镜厂,其产品工艺居省内领先水平。1993年,韩资青岛爱必思拉链有限公司落户青岛,成为全市日用杂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尼龙拉链、注塑拉链及金属拉链等。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日用杂品制造企业15个,从业人员15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4人(高级技术职务2人),工业总产值5646万元,出货值2323万元,利税总额1258万元。全年共生产镜子73.49万面、22万平方米,伞61.34万把,刷子1637.58万把。主要企业有青岛晶艺总公司、青岛艺优发制品有限公司(原青岛第一发制品厂)、青岛中一明镜有限公司、青岛伞厂、青岛协亿洋伞有限公司、青岛爱必思拉链有限公司、胶州市燃料公司等。90年代初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步伐的加快,创建于1931年的中国最早的制针企业——青岛制针厂的生产经营,尤其是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出现困难。1998年,该厂改制为青岛冀鲁制针股份合作总公司。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日用杂品制造企业73个(制镜及类似品加工企业6个,鬃毛加工、制刷及清扫工具的制造企业35个,其他日用杂品制造企业32个),从业人员33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3人),工业总产值3.8亿元,出货值1.8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9亿元,利润总额3263.3万元。全年共生产工艺装饰镜18.08万面,牙刷422万把,梳妆用刷3.9亿把,非机动手工操作的清扫工具107万把,伞12.09万把,拉链9.88亿米。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爱必思拉链有限公司、青岛天元工艺发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协亿洋伞有限公司、青岛艺优发制品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4950万元、3067万元、3060万元、2540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9个,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出货值1.11亿元,利税总额3749万元。

  1978年,青岛市工艺美术品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机绣花边总厂、青岛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青岛刺绣厂、即墨工贸联营地毯总厂、青岛地毯厂、即墨花边厂、青岛草制工艺品厂、青岛舞台用具厂、青岛贝雕厂、青岛特艺品厂、青岛市第一发制品厂等。产品有抽纱刺绣系列及大机绣、电脑机绣、提花经编网扣(涤美纶)、贝雕、首饰、发制品、革制品、玩具、地毯、花画、雕刻等19大类,花色品种达3000多个,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以麦秆、玉米皮、蒲草、茅草等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经熏蒸、漂染等工艺处理后,编织成的工艺品,八九十年代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主要产品有机钉草提篮、玉米皮编织提篮、座垫、盘垫、地毯、杂品、混编草门帘、艺术壁挂、麦秆画、立体工艺摆件等。

  “即墨花边”是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抽纱工艺,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在国际市场被誉为“抽纱行业的妙品瑰宝”。“青岛贝雕”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工艺为表现手法,以珍稀螺壳为原料,利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曾获国家旅游局“天马”金奖,中国工艺“百花奖”银杯奖。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悬挂的《大明湖》《趵突泉》《青岛海滨》《栈桥风光》以及六扇屏风《聊斋人物》,是青岛贝雕工艺的代表作。1980年,青岛机绣花边总厂引进联邦德国卡尔迈耶公司日本子公司生产的RJG5/2F-WE型和RJ4/1型提花经编机,并于次年投入生产。其产品涤美纶装饰布,在图案设计、色彩、风格和实用价值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在国内外市场上风靡一时。1984年,青岛地毯厂生产的“高级手工地毯”获国家工艺美术品金杯奖。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43个,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雕塑工艺品企业2个、花画工艺品企业3个、竹藤棕草工艺品企业6个、抽纱刺绣工艺品企业14个。80年代后,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市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发展较快。1986年,起步于镇办集体企业的胶县沽河发渣厂更名为胶县发制品总厂,下设胶县人发加工厂、胶县丽华发制品厂、胶县精艺发制品厂、胶县毛刷厂、青岛金冠帽厂5个分厂,成为全市工艺美术品生产的龙头企业。1988年,黄岛地毯联营总厂成立,为青岛市第一个工商联营的外向型经济实体。90年代初,以青岛机绣花边总厂为核心、以青岛贝雕厂等28家企业为紧密层组建成立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是集科、工、商、贸于一体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工艺美术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担负青岛地区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158个,从业人员3197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83人(高级技术职务212人),工业总产值20.57亿元,出货值17.05亿元,利税总额7912万元。全年共生产雕塑工艺品价值1412.3万元,金属工艺品3066.7万元,漆器工艺品27万元,画类工艺品117.5万元,人造花卉4158.6万元,刺绣工艺品1.31亿元,抽纱工艺品4.55亿元,竹藤棕草工艺品1.74亿元,地毯43.56万平方米,首饰8709.8万元。主要企业有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青岛飞龙工艺品集团公司(原胶县发制品总厂)、青岛首饰厂、青岛京华饰品有限公司、山东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发制品厂、青岛丝金花饰有限公司、青岛工艺品厂、青岛华美机绣有限公司、青岛大友贵金属有限公司、青岛崂山花边厂、青岛珍成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新亚工艺品厂、青岛第二刺绣厂、青岛即墨花边厂、青岛抽纱厂、青岛侨辉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胶南工艺品厂、青岛工艺品二厂、青岛地毯五厂、即墨地毯集团公司(原即墨工贸联营地毯总厂)、青岛东方地毯集团公司、胶南地毯厂等。90年代,大批外资企业如青岛乾祥发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图南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韩申工艺品有限公司、新加坡捷成地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吉母皮亚珠宝有限公司、青岛恒裕地毯有限公司等相继落户青岛,成为青岛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骨干力量。1996年,即墨地毯集团公司破产。2000年,青岛最早从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经营的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进行改制,更名为青岛工艺美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分立形式组建青岛国艺机绣抽纱有限公司、青岛国艺抽纱纺织品有限公司、青岛国艺染整有限公司、青岛国艺缝制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连续五年获全国畅销产品“金桥奖”,并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设计创新一等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国家荣誉——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其中,“天鹅”牌抽纱刺绣产品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青睐。2001年后,全国唯一生产贝雕工艺品的青岛贝雕厂筹集有限的资金对关键项目进行整改创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推介贝雕产品,在短时间内扭转了被动局面,生产经营重新进入了良性循环。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895个(雕塑工艺品制造企业61个,金属工艺品制造企业358个,漆器工艺品制造企业8个,花画工艺品制造企业25个,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企业61个,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企业185个,地毯、挂毯制造企业11个,珠宝首饰有关物品的制造企业64个,其他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122个),全部从业人员7.6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0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30人),工业总产值96.2亿元,出货值67.8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0.17亿元,利润总额2.64亿元。全年共生产雕塑工艺品价值2.12亿元,金属工艺品368.61亿元,铜、铁、锡制工艺品2.27亿件,漆器工艺品1.58亿元,花画工艺品24.92亿元,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30.17亿元,抽纱刺绣工艺品210.2亿元,地毯、挂毯820.32万平方米,贵金属首饰29.74亿元,宝石或半宝石制品6.79亿元。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飞龙工艺品集团公司、青岛图南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荣花边有限公司、青岛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新加坡捷成地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吉母皮亚珠宝有限公司、青岛韩申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京华饰品有限公司、青岛乾祥发制品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1.66亿元、1.79亿元、1.78亿元、1.58亿元、1.53亿元、1.41亿元、1.33亿元、1.09亿元、1.07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146个,工业总产值69.24亿元,出货值44.08亿元,利税总额7.43亿元。

  1978年,青岛市日用杂品主要生产厂家有青岛制针厂(原青岛冀鲁制针厂)、青岛制镜厂、青岛拉链厂、青岛第一发制品厂等,产品类别有制镜、鬃毛加工、制针、制刷等。其中,青岛制针厂有职工1438人,年产手缝针18.29亿支,完成工业产值2279万元,是国内手缝针生产的重要厂家。其生产的“白兰”“红叶”“玫瑰”等品牌手缝针,在1980年和1985年全国十家同类产品测评中均获第一名,并获国家银质奖。青岛制镜厂是全市唯一的专业制镜厂,其产品工艺居省内领先水平。1993年,韩资青岛爱必思拉链有限公司落户青岛,成为全市日用杂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尼龙拉链、注塑拉链及金属拉链等。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日用杂品制造企业15个,从业人员15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4人(高级技术职务2人),工业总产值5646万元,出货值2323万元,利税总额1258万元。全年共生产镜子73.49万面、22万平方米,伞61.34万把,刷子1637.58万把。主要企业有青岛晶艺总公司、青岛艺优发制品有限公司(原青岛第一发制品厂)、青岛中一明镜有限公司、青岛伞厂、青岛协亿洋伞有限公司、青岛爱必思拉链有限公司、胶州市燃料公司等。90年代初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步伐的加快,创建于1931年的中国最早的制针企业——青岛制针厂的生产经营,尤其是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出现困难。1998年,该厂改制为青岛冀鲁制针股份合作总公司。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日用杂品制造企业73个(制镜及类似品加工企业6个,鬃毛加工、制刷及清扫工具的制造企业35个,其他日用杂品制造企业32个),从业人员33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3人),工业总产值3.8亿元,出货值1.8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9亿元,利润总额3263.3万元。全年共生产工艺装饰镜18.08万面,牙刷422万把,梳妆用刷3.9亿把,非机动手工操作的清扫工具107万把,伞12.09万把,拉链9.88亿米。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爱必思拉链有限公司、青岛天元工艺发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协亿洋伞有限公司、青岛艺优发制品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4950万元、3067万元、3060万元、2540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9个,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出货值1.11亿元,利税总额3749万元。